最好的亲子关系,始于尊重,成于沟通。“妈妈,别管我!”“你根本不理解我!”这些话是否听起来很熟悉?在许多家庭中,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。我们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,却常常感到与孩子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。问题的根源,往往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“尊重”二字的含义。

尊重法则:少控制,多理解 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毫无保留的。我们总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,恨不得把他们人生路上的大小事都安排妥当。 然而,真正的爱不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过一生,而是教会他们如何独立思考、照顾自己,然后放手,让孩子们去过好自己的人生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,即使身为父母,也不能代替孩子去经历。最好的亲子关系,是父母和孩子彼此尊重,既有着亲密无间的温情,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独立。
沟通法则:少说教,多倾听 为什么有些孩子越长大,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?有孩子这样回答:“因为我爸妈总是讲一些大道理,却从不听我的想法。” 想想这样的场景是否熟悉:孩子兴奋地分享学校的趣事,我们却借机教育:“别贪玩,要多花时间学习。”孩子委屈地倾诉烦恼,我们却急于归责:“肯定是你哪里没做好。”久而久之,孩子就不再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了。 真正智慧的父母,懂得给孩子表达的机会,做孩子最好的听众,接纳他的情绪与烦恼,并认真地给予回应。少些说教,多些倾听,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。

尊重,从小事开始,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如何具体实践尊重教育呢?尊重孩子的发言权,倾听时保持目光接触,不随意打断。多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:在家庭决策中引入孩子参与。对孩子提出的问题,即使看似幼稚,也认真回应。少给孩子制造难堪: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。避免横向比较,不说“你看别人家孩子多优秀”。
作为父母,我们要尊重孩子,多与孩子沟通;作为子女,孩子也要理解父母,看到父母的付出和关爱。父母与子女互相理解,共同进步,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。 教育的真谛,或许就藏在“我理解你”的温柔里。 被尊重的孩子,终将闪闪发光。
撰稿人:王鑫馨